黑龙江省等保测评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规与政策:
1.《网络安全法》:该法律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GB/T 22239-2019):这是等保测评的核心依据,规定了等级保护测评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二、标准与指南:
1.《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 28449-2018):详细规定了等保测评的过程、流程、任务和工作产品。
2.《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阐述了等级测评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3.《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具体说明了《基本要求》中各要求项的测评方法、步骤和判断依据。
三、定级标准:
1.黑龙江省等保测评将信息系统安全分为五个等级,包括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和专控保护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安全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四、评估原则:
1.法律合规原则:确保评估过程符合黑龙江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标准化原则:遵循黑龙江省相关的等保标准和规范。
3.客观公正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整体性原则: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5.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为导向,评估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6.保密性原则:保护评估过程中涉及的敏感信息和数据。
7.专业性原则: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评估人员进行。
8.持续改进原则:将等保测评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进行以保证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等保测评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涵盖了法规、政策、标准、指南、定级标准和评估原则等多个方面,以确保等保测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