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黑龙江日报:创新龙江 活力无限

黑龙江日报:创新龙江 活力无限

□本报记者 彭溢
  创新驱动,非凡十年。
  在国家“上天入海”行动中,我省为“嫦娥五号”月壤采样机械臂、“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蛟龙号”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奋斗者”号推进器、海水泵等提供了一系列原创性技术支撑,贡献了龙江智慧;
  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中国一重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哈电集团自主研制成功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实施三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367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38家,比2012年增加2184家。全省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3.5万项,新产品销售收入达67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4.5%提升到2021年的1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黑龙江考察指导,强调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为龙江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牢记总书记谆谆教导,黑龙江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来,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竞相涌现的创新成果,正释放出振兴发展新动能;拼搏奋进的黑龙江,正阔步走上新征程。
  锚定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去年末,哈尔滨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计划到2025年,哈尔滨试验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将达150亿元,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突破1000亿元。
  该试验区建设核心单位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刘劼介绍,工大智研聚焦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及AI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完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AI超算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工程,支撑申报获批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并与十余家企业签署人工智能示范合作协议,推动龙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今年4月、5月,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
  这些是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缩影。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大春介绍,十年来,我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加强原创性研究,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全省基础研究经费达到23亿元,占研发经费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2021年全省专利授权量达38884项,比2012年增长18623项。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陆续建成,新增“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家,新增国家野外观测站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79个。
  持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累计新增两院院士13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杰青等156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44项,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7月,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为空间站问天舱配套了300余套传感器正样产品,保障空间站平稳运行,守护航天员生命安全。该所所长郭宏伟介绍,“在载人航天领域里,我们一直致力于传感器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十年来,我省坚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坚持科技“四个面向”,服务“三篇大文章”,维护“五大安全”,集中力量系统化、一体化部署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
  仅“十三五”期间,我省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528项,组织实施省重点科技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304项。
  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四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关键技术攻关,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突出发挥企业创新决策、研发投入主体作用。H型钢锻造突破了高品质模具钢锻坯生产难题;古龙页岩油勘探研究成果推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
  强化产学研协同攻关,通过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等载体开展农业领域联合攻关,取得了非洲猪瘟疫苗研制、高产优质水稻、玉米、大豆新品种等系列创新成果。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民生、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研发攻关,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疫情防控等取得积极成效。
  推动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去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总经理初海波介绍,公司把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北斗技术与农业相结合,自研智能农机感知设备,在田间地头书写“智慧传奇”的同时,公司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产值从2016年的1000万元左右发展到现在的3亿多元,员工从2016年的二三十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达260人,占总数的50%以上。深深体会到自主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公司今年计划投入9800万用于新技术产品的研发。
  惠达科技是我省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的典型企业之一。十年来,我省实施了三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量质齐升,构建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落实高企培育保障资金、科技创新券等各项惠企政策,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554家,增加到目前的2738家,翻了近5倍。
  十年来,我省强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全省共有技术转移机构61家,其中国家级11家;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4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9家。
  实施44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352.9亿元,比2012年增长252.4亿元。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招商,2021年全省签约项目174个,签约额812亿元。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创新龙江建设作为新一届省委重大发展目标,把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省委九大发展战略之首,提出实施科教振兴计划,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有效对接,努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力争建成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发挥科技优势支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发布显示,我省科技创新环境在全国排名第10位。这是十年来我省坚持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成果。
  “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我省推动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创新科技项目组织方式,近日,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装备制造、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面向全国发布了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共发布9个榜单,下设46个项目,总经费预算达49500万元,吸引省内外团队参与揭榜。
  我省推进44家省属科研院所优化整合为21家,推动科研院所员额制试点。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出台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等“1+7”科技创新政策、59条具体措施,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为科研人员减负,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业主负责制等试点工作,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创新龙江活力四射、动力充沛、潜力十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技创新将催生出更强大的动力源,牵引龙江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黑龙江等保测评新官网

责任编辑:彭溢


阿里云优惠购买攻略

阿里云代理购买,可获得: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优惠折扣、官方原价发票
注册阿里云账号
通过客服发送的链接
注册阿里云官网会员
关联成为VIP客户
免费协助产品选购
阿里官网直接提交订单
阿里云官网下单
通过阿里云官网控制台
申请阿里云合同
付款(自付/代付)
订单完成支付后
申请阿里云原价发票
售后专家护航
免费环境配置 协助备案
解决云上各种难题